close
108國中會考自然科第2題
題目
圖(一)為小賀進行某實驗的步驟圖,最後觀察燈泡是否發亮。關於燈泡發亮與否及其解釋原因,下列何者正確?
(A)會發亮,因濾液只含有水
(B)會發亮,因濾液含有電解質
(C)不會發亮,因濾液只含有水
(D)不會發亮,因濾液含有電解質
答案
B
解析
本題是問化學反應所產生的生成物,是否為電解質?氯化鈣水溶液與碳酸鈉水溶液反應後會產生碳酸鈣沉澱物與氯化鈉水溶液。
(A)選項,燈泡會發亮,原因是濾液不只含有水,還有氯化鈉。
(B)選項,會發亮,因濾液含有電解質,氯化鈉是電解質。
(C)與(D)選項都錯誤,所以答案選B。
解題技巧
首先找到本題圖(一)中的關鍵詞「氯化鈣」、「碳酸鈉」,與「濾液」。
氯化鈣與碳酸鈉反應後會產生碳酸鈣沉澱物與氯化鈉水溶液,過濾掉碳酸鈣沉澱物後,濾液為氯化鈉水溶液。
化學反應式:
氯化鈣+碳酸鈉 → 碳酸鈣(沉澱)+氯化鈉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
氯化鈉是溶於水且能導電的化合物,為電解質。
氯化鈉溶解於水中,解離成鈉離子與氯離子。
知識節點
化學變化常伴隨的現象
電解質與非電解質
原理
一、化學變化常伴隨的現象
1.產生沉澱物
舉例:氯化鈣與碳酸鈉反應,產生碳酸鈣沉澱物。
氯化鈣+碳酸鈉 → 碳酸鈣(沉澱物)+氯化鈉
2.溫度變化
舉例:酸鹼中和為放熱反應,使溫度上升。
鹽酸+氫氧化鈉 → 氯化鈉+水+熱
3.改變顏色
舉例:
4.產生氣體
舉例:大理石和稀鹽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氣體。
碳酸鈣+氯化氫 → 氯化鈣+水+二氧化碳
二、電解質與非電解質
1. 電解質:凡是溶於水且能導電的化合物,稱為電解質。
舉例:一般酸、鹼、鹽類的化合物都是電解質,
像是鹽酸、氫氧化鈉、氯化鈉……等。
2. 非電解質:凡溶於水不能導電的化合物,稱為非電解質。
舉例:乙醇(酒精)、葡萄糖、蔗糖……等。
三、解離說
1. 電解質溶於水中會分解成帶電的粒子,稱為離子。
(1)帶正電荷的離子稱為正離子。
(2)帶負電荷的離子稱為負離子。
2. 分解成離子的步驟稱為解離。
舉例:氯化氫氣體溶解於水中時,氯化氫解離成氫離子與氯離子。
3.溶液中:正離子所帶的總電量 = 負離子所帶的總電量,這溶液是電中性的,但正、負離子數目並不一定相等。
舉例:
(1)Cl-:帶一個負電荷、Ca2+:帶兩個正電荷
(2)因為 Cl- 的數目是 Ca2+ 數目的2倍
(3)所以正離子所帶的總電量 = 負離子所帶的總電量,水溶液保持電中性。
正離子數目(Ca2+)比負離子數目(Cl-) 為1比2
總正電量比總負電量為1比1
4. 離子會在水溶液中自由移動,當通電流時,正離子移向負極,負離子移向正極,移動的離子,形成水溶液中的電流,所以水溶液可導電。
舉例:
說明
電子:在導線中移動。
離子:在水溶液中移動。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