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06國中會考自然科第43題
題目
若在某地垂直水平地面立起一根長度為1 m的旗竿,並將該地在正午時竿影長度一年的變化情形記錄於圖(二十七)。根據圖中資訊判斷,該地一年中受到太陽直射的次數以及發生的月分,下列何者正確?
(A)一年直射一次,該次發生在6月分
(B)一年直射一次,該次發生在12月分
(C)一年直射兩次,分別發生在1月分和12月分
(D)一年中,該地並不會受到太陽的直射
答案
D
解析
本題主要是由竿影長度在一年當中的變化情形,來判斷太陽直射的次數以及月分。
當太陽直射該地時,則該地在正午竿影的長度是0 (幾乎看不到竿影)。從圖(二十七)中判斷在7月份左右,竿影長度在一年當中最短,但不是0 (還有看到竿影),表示太陽沒有直射到該地。
(D)選項,一年中,該地並不會受到太陽的直射,是正確。
所以答案選D。
解題技巧
本題圖(二十七)中的關鍵「7月份左右,竿影長度最短,但不為0」,表示還有看到竿影,所以太陽沒有直射到該地。
知識節點
太陽直射區域與四季變化
原理
一、四季變化
1.地球繞著太陽公轉時,地球的自軸相對於地球公轉軸傾斜23.5度。
2.結果:當地球在公轉軌道的不同位置時,太陽光直射地球表面的不同緯度,而造成地球四季的變化。
(1)陽光直射時,能量較集中,導致溫度較高。
舉例:北半球夏至時,太陽光直射北回歸線(北緯23.5度)因此北半球是晝長夜短的夏季。
舉例:北半球春秋季節時,太陽光直接照射赤道,此時赤道最熱。
(2)陽光斜射時,能量分散,溫度較低。
舉例:北半球冬至時,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南緯23.5度),但斜射北半球,所以北半球是寒冷的冬季。
3.太陽直射區域與南北半球四季變化的關係
日期
|
太陽直射區域
|
太陽直射緯度
|
北半球
|
南半球
|
3月21日
|
赤道
|
0 o
|
春分
|
秋季
|
6月22日
|
北回歸線
|
北緯23.5 o
|
夏至
|
冬季
|
9月23日
|
赤道
|
0 o
|
秋分
|
春季
|
12月22日
|
南回歸線
|
南緯23.5 o
|
冬至
|
夏季
|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